游泳记之三-一年啦
从去年6月25日办卡开始,游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,时间过得真快啊。
印象中有2、3周没游之外,余下至少每周1次,全年平均下来接近1周2次的频度了。游泳的速度和耐力都有喜人的进步。具体数据见下图:
![]() |
![]() |
自我表扬一下,望坚持,再接再厉!
Continue reading
从去年6月25日办卡开始,游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,时间过得真快啊。
印象中有2、3周没游之外,余下至少每周1次,全年平均下来接近1周2次的频度了。游泳的速度和耐力都有喜人的进步。具体数据见下图:
![]() |
![]() |
自我表扬一下,望坚持,再接再厉!
如今缺乏身体活动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(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%)。此外,据估计,身体不活动是造成约21-25%的乳腺癌和结肠癌、27%的糖尿病和30%的缺血性心脏病负担的主要原因。 对18-64岁的成年人,为了增进心肺、肌肉和骨骼健康以及减少非传染性疾病和抑郁症风险有以下建议:
6月25号在地坛游泳馆办了一张30次的游泳卡,到现在过了8周游了15次,是我这么多年来保持时间最长最密集的游泳时段了,感觉身体在水中的协调性增加了不少。
说起来学游泳的时间还真挺早,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很清晰的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夏天,二舅家的姥爷来北京,带着两个表哥和我去玉渊潭游野泳。表哥的姥爷水性很好,能一动不动的浮在水面,也很会教人,说只要跟他学一个礼拜就能教会我游泳。从憋气让身体浮在水面开始,感觉学起来也不算太难。结果刚去了两三次,我就发烧了。等我好了以后,姥爷也回老家了,从此失去了一个成为小浪里白条的宝贵机会。
小时候关于游泳的另外一段记忆是老爸带我去北海露天游泳场。本来之前早就答应带我去,结果刚答应完,我回头一个跟头磕在台阶上,膝盖上刮下来一大块皮,一直拖到伤口完全结痂才去成了。记得那会儿仗着浮体的基础,能扑腾个5、6米。游完了洗澡就是自来水,那会儿还是直接抽的地下水,巨凉。
再后来就是每个暑期跟着家人或者小伙伴去各种能游的地方游,慢慢就形成了头在水面的游泳风格,速度巨慢,但比较耐久。仅仅就是一个暑期偶尔为之的体育运动。
拉回来说一下近期的进步。
首先是蛙泳泳姿的改进。 得益于Speedo泳镜和耳塞,以及网上唾手可得的各种教程,主要纠正了两个动作: 一、头部入水。改变了身体斜插在水中的姿态。让身体在整个动作周期里多数时间都是浮在水面上; 二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