盖洛普Q12的学习笔记

Posted on Tue 17 August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Q12, 研发管理, 管理

盖洛普Q12的学习笔记

起因

公司人力搞了一下Q12调查,并把大家交到一起做了一个培训。 觉得这个调查方法针对性挺强的,能让管理者有针对性的对工作进行改进。 今天又拿到我们部门自己的数据,就一边分析一边学习了。

关于盖洛普和Q12调查

盖洛普是美国数学家,抽样调查方法的创始人,后来创建了一家咨询公司,也叫盖洛普。 盖洛普通过对12个不同行业、24家公司的2500多个经营部门进行了数据收集,然后对它们的 105,000名不同公司和文化的员工态度的分析,发现了12个关键问题最能反映员工的保留、利润、效率和顾客满意度这四个硬指标。这就是著名的Gallup Q12。

12个问题

Q1:我知道公司对我的工作要求 Q2: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与设备 Q3:在工作中,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 Q4:在过去的7天里,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 Q5: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 Q6: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 Q7:在工作中,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 Q8:公司的使命/目标是我觉得我的工作很重要 Q9: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 Q10: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好的朋友 Q11:在过去的6个月内 ...


Continue reading

【头脑风暴】程序员的职业规划

Posted on Thu 05 August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头脑风暴, 研发管理, 管理, 职业规划

周五上午的大会议室被人循环订上了,我们的头脑风暴就改到周四上午了,提前一天开,感觉准备起来有点儿赶。其实之前的积累还是挺丰富的,内容来自《关于职场规划》、《程序员职场生涯n次转型》、《职业生涯规划的九个立足点》。

因为是回家才开始准备的,对内容的组织,apple给了很多的意见,主要吸取的是增加了Why和Goal,说明一下做职业规划对大家的好处和本次交流的目的; 在现场怎么和大家互动也花了一些心思,准备了三个统计调查和大家互动; 在早上上班路上还在想,如何让大家对职业规划有感性认识?竟然让我想到拿旅游计划来类比,呵呵,现在想想依然有点儿得意,不过这应该也得益于apple最近正在准备的十一旅游。

把思维导图拿出来和大家分享:业规划


Continue reading

【头脑风暴】如何做好知识分享

Posted on Sat 24 July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头脑风暴, 研发管理, 管理

如何做好知识分享

讨论原则

  1. 总是想一下自己或自己的团队能做些什么
  2. 心里阳光一点儿,多从积极方面考虑问题,不说负面内容

主持人发言

  1. 形成知识分享的氛围
    1. 公司将积累的知识视为公司财富,肯定其重要性
    2. 本着拿来主义精神,对于不适合的知识分享,先肯定其工作态度再引导其正确的进行知识分享,不打消积极性,另外,可以开辟多个共享主题,明确主题内容
    3. 对乐于知识分享的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
    4. 强调自觉的重要性,但是最好有一定的利益激励:如kpi加分项或者定期的组内表扬
    5. Open的态度:所有人都应该open,不断的完善,乐于接受意见及建议
  2. 知识分享平台:Wiki
    1. 有明确的知识分类及索引,可以方便快速准确的查找问题
    2. 有确定的存储空间保存共享信息,防止愿意共享而无处共享的情况
  3. 鼓励进行知识分享:KPI
  4. 组长带头,在组员不愿意或者不清楚如何进行知识分享时,组长要充分起到示范作用
    1. DB组的wiki,组长先写好,整理好,然后发给大家,让大家看到知识分享的好处
    2. 组长要定期对共享资料进行整理,避免繁杂无序,无人愿意看
  5. 不定期的面对面交流(面对面)
    1. 要充分鼓励培训和经验交流,花时间整理资料,会占用部分私人时间,建议组长带头做起 ...

Continue reading

【头脑风暴】如何让上级看到工作业绩

Posted on Fri 16 July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头脑风暴, 研发管理, 管理

主持人发言

讨论原则

  1. 总是想一下自己或自己的团队能做 些什么
  2. 心里阳光一点儿,多从积极方面考虑问题, 不说负面内容

抛砖引玉

结合工作,说说自己的看 法:

  1. 换位思考,你觉得上级会关心什么?
    1. 工作是否主动
    2. 对工作是否思考怎样干的更好
    3. 是否坚持
  2. 哪些工作可以提升我们的业绩?
    1. 体现主动性的工作
    2. 展 示自己的工作思路、总结
    3. 做好季度计划和总结
  3. 公司目前的价值评估标准
    1. 贡献度: 收入、用户、影响力;
    2. 相 应速度、满意度;
    3. 投入产出比;
    4. 统一标准是绩效

换位思考,如果你是BOSS,你会关心什么?

  1. 【监控系统、报表系统】上级关 心的是系统的准确性和可用性。【郝庆治】
  2. 冲刺 项目:关注的是进度;维护项目:关注的是稳定性【王征】
  3. 这 个问题很复杂,不同角色关注点不同【王晨 ...


Continue reading

【提纲】- 如何让上级看到自己的工作业绩?

Posted on Thu 15 July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头脑风暴, 研发管理, 管理

结合工作,说说自己的看法:

  1. 换位思考,你觉得上级会关心什么?
  2. 哪些工作可以提升我们的业绩?
- 换位思考,如果你是BOSS,你会关心什么?
  1. 工作是否主动
  2. 对工作是否思考怎样干的更好
  3. 是否坚持
- 哪些工作可以提升我们的业绩?
  1. 体现主动性的工作
  2. 展示自己的工作思路、总结
  3. 做好季度计划和总结
- 公司目前的价值评估标准
  1. 贡献度: 收入、用户、影响力;
  2. 相应速度、满意度;
  3. 投入产出比;
  4. 统一标准是绩效


Continue reading

【头脑风暴】说说监控

Posted on Fri 09 July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头脑风暴, 研发管理, 管理, 系统监控

主持人发言

结合工作,从一下三个方面挑 选一、二发言:

  1. 目的: 监控应该提供怎样的功能
  2. 内容: 哪些地方需要监控
  3. 怎样做:结合工作谈谈怎样监 控系统设计、开发的思路

监控提供的功能

  1. 确认故障点:目前计费报警不是 特别方便定位【葛旭】
  2. 评估服务情况: 给出财务损失报告【李焱】
  3. 服务能力预警: 分析历史数据,根据趋势为服务能力告警【李焱】

内容

  1. 在数据库层面,对统计查询的监 控力度还不够;监控系统的可用性也需要监控【苑琦】
  2. 系 统角度: 网络和硬件的有效性;服务请求总量;服务请求相应时间分布【李焱】
  3. 业 务角度: 计费成功情况、用户成果推送情况【李焱】
  4. 用 户行为角度: 用户行为分析【李焱】

怎样做

  1. 监控报警不够准确,需要加强; 监控系统的可用性需要有保障 ...


Continue reading

【提纲】- 关于“监控”的头脑风暴

Posted on Thu 08 July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头脑风暴, 研发管理, 管理, 系统监控

监控的目的 确认故障点 分析历史数据,预判故障

- 监控具体的工作内容: 按照对目前工作的认识,监控由下往上分为系统监控、业务监控、用户监控 系统监控包括: 网络和硬件的有效性监控;服务请求相应时间、服务请求总量等 业务监控:包括基础业务数据信息获取 用户监控:从基础数据中基于用户标志进行关联组合,获得用户行为

监控还包括阈值判断、触发报警判断等功能

- 怎样来做: 目前的监控系统建设交给运营支撑线去做,有些过于纠结于运营部门提出的业务逻辑。最好从基础业务信息获取入手,好好分析一下目前到底能够拿到哪些基础业务数据; 然后可以继续深入,提高基础信息的关联性,把基础业务信息和一个用户使用我们产品的行为关联起来; 基于以上的工作,再来和运营讨论业务监控逻辑。

也要思考怎样做服务可用性的监控。


Continue reading

汇报之后

Posted on Mon 05 July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管理

昨天到单位汇报部门岗位说明。之前就感觉不会就是简单的说一下,就早去了一会儿,想提前再准备准备。结果议程提前了,到公司就轮到我了。其实提前准备也没太大意义,因为根本没弄清楚领导想问什么。 现在想想,其实领导主要有两个意思:一个是现在云端的人太多,怕我对管理重视不够也担心我管的不好;第二点是希望人员尽量精简。 头一点我当时应对的不够好,直接钻进去了,Web/Wap组具体干哪些事情,都由谁来做。后来就老老实实告诉倪博,这两个组具体的工作都是新阳在带,目前已经按照公司意图拆分成负责具体任务的4个小Team了,其余那5个组,我都是直接在跟进任务和人员的分配。然后他们就继续往细节上问,直到把我给问住。这个问题我其实应该赶快扭转一下方向,清清楚楚告诉领导我的管理思路:整个部门分成7个组,日常开发工作的职责都交给组长。这40来人,做这么多的事情,我一个人来做中枢根本不现实。所以我的工作重点都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,主要工作就是带领组长做季度计划、考评。 第二点当时宇平是明白领导意图的,所以直接就说,具体的人员需求,放到下面再谈吧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这个处理方法非常好。 后来领导还表达了一个意思,就是工作思路上研发要更积极,这个话题我接了一下,因为现在开发人员在认识上都已经很认可这点了,从群峰、王征、王晨,到明飞、老郝 ...


Continue reading

【头脑风暴】工作的计划

Posted on Fri 02 July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头脑风暴, 研发管理, 管理

主持人: 李焱 参加人: 组长 结合工作,从以下三个方面挑选一、二发言:

  1. 为什么要做计划
  2. 哪些工作需要制定计划
  3. 做计划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因素
为什么要做计划
  1. 工作明确【王征】
  2. 工作没有计划时,很难让团队发挥主动性【郝庆治】
  3. 没有长期计划,自己很难提高;明确下来,才能够完成;不要怕计划完成不了而不定计划【刘苑琦】
哪些工作需要制定计划
  1. 招人【刘明飞】
  2. 非项目的开发工作【王晨】
  3. 任何事情都可以做计划【韩群峰】
  4. 计划有风险的地方,重要的里程碑【王征】
  5. 先做好不变需求的计划,为变化留出时间【宋斌】
做计划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因素
  1. 按固定时间段,比如一周查看工作完成情况【王晨】
  2. 整体目标必须明确,需要清楚公司的整体目标【王晨、韩群峰】
  3. 工作必须量化【群峰】
  4. 落实到具体的个人,可以开每天例会,8个人内不超过15分钟:昨天做了什么工作,遇到什么困难 ...


Continue reading

【提纲】- 关于“计划”的头脑风暴

Posted on Fri 02 July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头脑风暴, 研发管理, 管理

- 讨论内容的范围 结合工作,从一下三个方面挑选一、二发言。

Why 重要性

What 什么事情该计划

How 怎样定? 怎样完成?

- 分享

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言前定则不跲,事前定则不困,行前定则不疚,道前定则不穷。” ----《礼记·中庸》


Continue reading

【头脑风暴】如何激励团队士气

Posted on Fri 25 June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头脑风暴, 研发管理, 管理

主持人: 郝庆治 参加人:部门核心开发人员及组长以上干部

请大家回答两个问题:

  1. 造成我们士气不足的原因
  2. 如何提高士气

造成我们士气不足的原因

  1. 开发人员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成果,看不到业务上的成就感[郝庆治]
  2. 业务人员不喜欢和开发人员讨论业务[周涛]
  3. 葛旭本周不在,负责处理计费相关问题排查,发现任务繁多,处理起来很耗费心力[海洋]
  4. 需求方对合理化建议不是很重视,感觉需求方把程序员当成了电脑的附件;需求考虑不全引起的变更频繁[宋斌]
  5. 士气和工作内容也有关系,维护工作,经过好多手,比较痛苦[欧阳鹏]

如何提高士气

  1. 从其他部门收集工作成果,发送相关开发人员[郝庆治]
  2. 我们既要有业务上的成就感,也要有技术上的成就感,在组内做好技术培养;避免开发人员感到挫折感[王晨]
  3. 通过把手工工作系统化,提高成就感[周涛]
  4. 让开发人员参与整个系统的开发周期,赋予职责,提高开发人员的成就感;组内开展技术培训;鼓励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做好沟通,消减无效需求也能增加开发人员的成就感[韩群峰]
  5. 了解组内的开发人员的职业规划,有针对性的做指导[韩群峰]
  6. 对业务流程充分掌握后 ...


Continue reading

【头脑风暴】项目中如何做好跨线协作?

Posted on Sun 13 June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头脑风暴, 研发管理, 管理

群峰提出了问题并进行了思考,主持了这次头脑风暴会议。大家对这个问题,都一些心得,讨论得很热烈。讨论内容记录如下。

- 跨线部门的范围

上游的需求部门(产品中心或运营中心),兄弟部门(开发中心的其他部门或开发小组),下游部门(测试部、系统部)。

- 需求有效性的问题

群峰提问:上游需求部门给出的需求不够清晰或者存在争议,如何解决? 发言: 老郝:需求沟通后,沟通结果抄送需求方领导,留作凭据。 王征:避免需求不全面,存在争议或未经过全部干系部门确认,需求需要抄送相关干系人。 明飞:需求不全,打回。描述含糊,我们进行分析,给需求方选择,与需求人一同确认。提示需求人组内沟通。产品运营跨部门需求,开发方提出双方沟通。研发人员主动沟通。 我:完整的需求应该包含业务功能,业务逻辑,技术架构。我辈需要努力进行完善。 总结:

  1. 让需求人员、干系人、测试人员尽早体验功能
  2. 做好需求确认
  3. 沟通结果抄送需求方领导
- 项目资源冲突的问题 ...


Continue reading

工作中的两个原则

Posted on Fri 04 June 2010 in 我思 • Tagged with 研发管理, 管理

上周部门例会开始了一个新的话题:汇总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,共同进行思考和讨论。关于职业规划、团队建设、或者是业务或技术方面的,只要和人有关的都可以。有什么困惑或者曾经想明白了的问题,都可以讲出来。 

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激发Team lead们的积极性,促进团队之间的经验分享。关于这个话题的第一次例会的议题就是问题收集。

在收集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两个问题,我是这样处理的:

  1. 有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,就会把收集问题的会议变成对某个问题的讨论,对于这种明显跑题的行为,需要进行引导甚至制止;
  2. 因为怕冷场,所以我在议题里明确写着每个人最少要提出一个问题。随着提问的增加,后面的人会感觉到自己的问题已经被别人说出来了。这时不能接受这个借口,给一点儿压力,能得到意外的效果。

我得到的问题是这样的:

  1. 如何激励团队士气?
  2. 如何提高团队的积极性?
  3. 如何提高开发人员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的意识
  4. 项目周期内如何做好跨部门、跨业务线间的人员协作
  5. 如何预见和预防项目中的技术、业务、人员风险
  6. [技术]如何做好Redis缓存系统的知识分享
  7. 怎样进行知识分享效果最好?
  8. 如何让上级看到工作业绩?

问题都是好问题,但在提问过程中我觉得有点儿什么东西还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外,这个感觉直到今天我才找到答案。那就是我们还没有为提问回答定一个原则,我们要就哪类问题提问。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工作原则,左思右想,就这么两条,请各位拍砖:

  1. 我们只思考那些经过我们自身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;
  2. 不要在公共场合说抱怨的话 ...

Continue reading

研发管理之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协作

Posted on Mon 30 November 2009 in 我记 • Tagged with 研发管理, 管理, 通讯协议

今天上午和下午分别在CEO和研发VP的屋子里面开站立会议,别误会,此站立会议不是Scrum里面的那个Sprint中每天早上的那个站立会议。开会的目的是要落实业务导向的研发组织结构。

上午的会给出了一个比较激进的研发管理结构,把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研发也都按照产品线给合并了,相比之下,由我们部门自己规划和发布的两条线变成了三条线的这个变化,就不算什么了。大佬提出的这个方案,在总监层面的反应不是特别的积极,研发VP建议大家回头各自整理一下,再继续讨论。

中午吃饭前看到RTX上老汉发了一条消息:服务器和客户端能不能分头开发?华仔的回复是“可以啊”。我回的是“为什么不呢,分开搞爽死了”。遥想第一次在公司开季度总结会,我就向研发VP提出建议服务器和客户端分开开发的工作模式,被拒绝了。上次一块吃饭的时候,又提过一次,记得拒绝的理由是怕两方沟通不畅。这次老汉提出这个建议后,结果又会怎样呢?

下午4点半大家聚齐后开始讨论研发组织结构,大家集思广益,的确有所收获:1. 研发矩阵式管理模型的明确;2. 服务器、客户端之字形演进方式的讨论;3. 三级研发人员的KPI考评体系。分别展开记录如下:

原有的按平台和技术划分的部门为纵向结构,继续保持,由产品线经理统领,在招聘、培训、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管理;横向按照产品线进行组织,由产品、运营和研发(客户端、服务器各一人 ...


Continue reading

如何落实研发管理以业务为导向?

Posted on Sun 29 November 2009 in 我记 • Tagged with 研发管理, 管理

上周发生了很多事情:来自其他中心和部门的同事通过各种渠道,反馈了他们对研发的不满和期许;公司请来业内一家著名公司的研发总监,和我们探讨研发管理经验--当然,对我们来说,基本上是请教;部门内部也有一些情况,重要产品的研发组长觉得身心俱疲,需要向他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。

这些情况都和一件事有关,那就是公司的产品研发管理方式。要想看清公司的产品研发方式,必须把握组织结构和产品研发过程。

现有产品研发管理情况和问题分析:

静态上看产品、研发和运营三个中心是独立的组织,产品的研发依赖三个中心的频繁沟通和紧密配合;动态看是通过项目管理把三个中心的人员组织起来,共同完成产品研发的小步快走。
三个中心互相独立的好处很明显,产品、研发、运营是公司的三架马车,通过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产品。但随着公司产品线和各个公司人员的扩充,沟通的代价也变得越来越大,而做为产品、运营需求实现者的研发部门,已经处于疲于奔命还无法满足方方面面众多需求的境地。
基于项目组织产品研发好处也很明显,可以很灵活,快速的把交付的软件投入市场,由项目的逐步实施来形成产品。这个思路很美好,也没有太大的前期资金投入,但是这样做出来的软件,在产品架构上存在先天性的不足。

从管理上看,产品、研发、运营各个部门独立,很难形成共同目标--这是造成沟通代价的根本原因。由于研发部门基本处在执行层面,开发人员性格又都比较内向,在现有的研发过程中,完全处于弱势地位。而研发目前的基于质量的考核,对开发人员的创造力,客观上是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的 ...


Continue reading